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耳机导购 > 吃鸡耳机(吃鸡耳机均衡器怎么调最好)

吃鸡耳机(吃鸡耳机均衡器怎么调最好)

时间:2023-09-06 14:06:09  来源:http://www.baidu.com/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吃鸡耳机(吃鸡耳机均衡器怎么调最好)

老铁们好啊,今天小编给各位耳机爱好者们介绍一些关于耳机的资讯如耳机新品上市信息、耳机评测、蓝牙耳机、耳机技巧等内容

耳机仓(耳机仓充不进电自己怎么修)

今天给各位分享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声音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声音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笔记本耳机

1 “烧”海无涯

在摄影老法师和HiFi发烧友这两个圈子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摄影穷三代,HiFi毁一生。”论烧(爱)钱(好),摄影和HiFi拼得那可是家底,所以没点家业啊轻易您还真入不了坑。

但是近两年我发现,一些国产HiFi厂商总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什么意思?你看以前的传统有线HiFi耳机,随便堆一堆料就敢卖个千八百的,还只是最低入门级水准;但是近两年行业内卷,现在五百元预算就能挑到一些口碑不错的入门级HiFi耳机了。

这其中,最喜欢不按套路出牌的就是飞傲了,旗下入门级HiFi耳机JD3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100元价位,其普及“民用HiFi”的野心可见一斑。那这一次笔者拿到的是飞傲旗下入门级里的中端型号——JD7。耳机售价499元。

2 堆料有点猛

按照惯例先来说说外观和佩戴,第一如果不是看到包装盒上印着JD7三个字,我还以为它是FA7S呢。要不怎么说飞傲会抓消费者的心理呢,要知道FA7S可是卖两千多元啊,现在把相同的用料和设计下放到499元的JD7上,这个思路可以说非常巧妙。

耳机的外壳材质采用了316L不锈钢,而且细节做工不错,上手很有质感。另外JD7的佩戴舒适度不错,虽然外壳是金属材料,但是重量分布均匀,半开放式的后腔声学腔体能起到平衡耳机腔体内气压的效果,佩戴时没有明显的耳膜压迫感,整体的佩戴舒适度可以给好评。

一副几百元的入门级HiFi耳机,包装盒里附送给你一大堆配件,国产耳机厂商里除了飞傲经常这么干,除此以外我还没发现第二家也这么干的厂商。尤其是耳塞套,JD7包装盒里附送了3对白色的硅胶套、3对飞傲HS18超薄耳塞套和1对黑色的记忆海绵套;还有一点还有透明耳机收纳盒和MMCX快拆辅助器,每次看到这么多的配件,心里总是会有一种超出预期的满足感。

3 好“推”,好听

HS18超薄耳塞套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是因为薄(佩戴时不挤压耳道),还采用了与耳机音管相同尺寸的开口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能减少声波从耳机到耳膜之间的传输阻碍,保证声音的“原汁原味”。那如果喜欢低频更厚一点的同学,可以换记忆海绵套,不过舒适度自然也会有所下降。接下来聊聊听感。

飞傲JD7搭载了一颗直径达10mm的大动圈单元,得益于内外复合式磁路设计,能够提高单元空间磁力线密度,增强驱动能力。另外这款耳机的阻抗仅32欧,灵敏度则达到了108dB,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来推都没什么问题。当然,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直接上播放器了。

听感上,飞傲JD7的声音特点是中正、干净、均衡,失真低且音染极小,正如飞傲在JD7产品宣传页上说的那样,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趋近于“哈曼参考目标曲线(In Ear 2019)”,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听音需求。

另外得益于耳机比较好推,无论是用移动设备还是专业播放器来推JD7,我发现它的声音能量感都比较轻松地释放出来。换句话说,JD7的声音还挺饱满的,我觉得搭配HS18超薄耳塞套在听感上是最舒服的,三频也最为均衡。

以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这首歌为例,钢琴的能量感充沛,能细腻地还原出演奏者手指力度上的变化,而醇厚的人声则让整首歌听起来更有味道了。同样的感受还有Adele《Easy On Me》和黄老板的《Thinking Out Loud》这两首歌,乐器、人声、低频之间的分离度很有层次感,也让原本比较抒情的歌曲变得更富有活力了。要知道,一副好的耳机很容易调动听者的情绪,JD7就是这样的耳机。

小编综合认为: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现在从市面上选一副500元以内价位的入门级HiFi耳机并不难,甚至可以说“一抓一大把”,但是想要选一副兼顾优良做工、舒适佩戴和好声音的耳机,你肯定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网上做做功课。当你看到飞傲JD7这款耳机的时候,不妨看看大家对于它的评价如何,至少在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不敢说它是500元以内价位最好的HiFi耳机,但它一定是这个价位里最值得买的HiFi耳机之一。

笔记本耳机

规格参数

扬声器:40?mm钕磁铁单元

耳机频率响应:10~40000Hz(有线)/10~22000Hz(无线)

耳机灵敏度:93dBSPL

耳机阻抗:38Ω

耳机总谐波失真:< 1%

麦克风类型:ClearCast Gen 2

麦克风频率响应:100~6500Hz

麦克风灵敏度:-38dBV/Pa

麦克风阻抗:2200Ω

参考价格:3099元

去年赛睿推出了与丹麦设计师联手打造的全新Arctis Nova Pro系列游戏耳机,新产品通过搭载Nova Pro音频系统,能让玩家领略到更为纯粹的高保真游戏声音体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测评的是该系列中的顶级型号——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这款耳机的佩戴体验、音质表现到底如何,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保留经典元素,又有创新的外观设计

作为一款新产品,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耳机通体为黑色,耳罩背面加入了两层阶梯状的造型,背板为金属材质表面带有细密纹路,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光泽效果,搭配质感突出的金属头梁,呈现出比前作更冷峻、时尚的气质。

之前赛睿Arctis系列的滑雪护目镜头带,深受玩家的好评。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延续了织物头带的设计,还是熟悉的轻巧、透气的感觉。当然耳机的头带松紧程度也是可以调整的,只不过不再是粘贴式,而是通过两端的卡扣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磁吸式的耳罩背板和头带都支持更换,赛睿已经推出了红色、绿色等不同配色的替换套装,借此以满足玩家打造不同配色、不同风格耳机外观的需求。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配色、图案的配件上市,玩家的选择更多。

其他方面,对于一款无线耳机来说,因为有电池的存在,难免重量会比较大,戴在头上会让人觉得有些吃力。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进行了轻量化的优化,重量仅336g,比前作Arctis Pro Wireless还轻了39g,佩戴体验更为轻巧。

耳机头梁为金属材质,坚固且柔韧性不错,再加上伸缩式的设计,确保不同的头型都能完美匹配。笔者戴着耳机进行大幅度的头部移动,耳机并不会发生位移,佩戴的稳定性有保证。同时织物头带的存在让头顶部位不和头梁直接接触,就没有压头的感觉。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耳罩为皮革材质包裹厚实的海绵,触感柔软,当然个人还是更喜欢织物的面料,毕竟在气温比较炎热的夏季,耳朵附近可能会比较的闷热。还有一点耳罩尺寸够大,可以将笔者耳朵完全包裹住,连续几个小时的游戏玩下来,耳朵部位丝毫没有疼痛的感觉。小编综合来说,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佩戴起来稳固、舒适性也不错。

耳机大多数接口、按钮都设置在左侧耳罩上,包括了电源键、话筒静音键、音量旋钮以及耳机线材插孔等,在右侧耳罩部分则只有1个蓝牙切换按键。值得一提的是,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音量旋钮调并不是调到最大或最小音量就转不动了,而是能一直转动,只是以提示音的方式提醒用户已经开到极限了。

三模连接,扩展能力强悍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拥有无线、蓝牙和有线等三模连接,其中无线连接采用的是超低延迟2.4GHz Quantum 2.0 Gaming Wireless技术,传输距离可达12m,蓝牙部分则为蓝牙5.0标准,让耳机可以与PC、Android设备、Switch以及PS 4/5进行搭配。如果只看以上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平平无奇,跟市面上常见的三模无线耳机差不多?

其实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同时和多台设备进行连接,这就分为两种使用场景。一种是当耳机用2.4GHz无线和其他设备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进行连接,这样在游戏当中,你需要接听电话的时候,就不需要拿下耳机中端操作了。另一种是不同设备可以分别通过USB线材以及3.5mm线材连接到耳机的收发器上,无需切换音源,两台设备的声音都能听得到。真正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

声音表现再上新台阶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核心竞争力就是Nova Pro声音系统。产品的发声单元采用了分频式的设计,高频和中低频都是由独立的单元负责,类似于多单元动铁耳机的设计,带来了10~40000Hz(有线)/10~22000Hz(无线)的频率响应,确保游戏中极其细微的声音也能呈现出来。

同时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还支持Sonar音效,这并不是虚拟多声道技术,而是根据根据职业选手和根据不同游戏特殊优化的EQ设置。如果你不想折腾,那么在SteelSeries GG驱动软件中可以直接选择这些设置,以提升耳机在游戏听声辨位的实力。如果你想要更为个性的声音体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驱动软件中对声音效果、麦克风效果、虚拟多声道等诸多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在驱动中还有音量增强选项,很多职业选手抱怨传统耳机在音量上有所欠缺,赛睿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当笔者选择《英雄联盟》之后,就会自动载入相应的均衡器设置

玩家可以自行对均衡器、空间音效、音量增强等项目进行调校

我们使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耳机,在《绝地求生》《英雄联盟》等游戏中进行了体验。因为带有4级可调的ANC主动降噪功能,不得不说,这款耳机的隔音降噪效果是真的不错,戴上之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环境噪音一点都听不到,可以让我完全沉浸于游戏的世界当中。耳机对声音的解析力着实强悍,在激烈交火的战场当中,脚步声、各种枪械的声音、爆炸声等各种声音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再加上不错的环绕声效,分辨出敌人所处的方位以及远近都是小菜一碟。

通过收发器开启ANC降噪

在三频表现方面,耳机低音深沉、量足又恰到好处,无论是量感还是下潜都做到了相当程度的克制。中高频部分,耳机的表现良好,解析力强又有优秀的延展性,可以将人声演唱中的一些情感演绎都呈现出来。如果你不是对声音要求严苛的发烧友,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用来听音乐也是完全可以的。

虽说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提供了两块电池,但是电池明显体积更小,让我不免对其续航时间捏一把汗。实际上每块电池能提供18~22小时的续航时间,两块电池就能实现36~44小时的续航时间,够长了。而且耳机电池还有快充模式,快充15分钟就能实现3小时的续航,几乎不存在续航焦虑的问题了。

ANC降噪,语音沟通更到位

Arctis系列耳机上的ClearCast 麦克风灵感来源于航母上的指挥官所用的麦克风,语音清晰、噪音小。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上,ClearCast麦克风升级到了第2代,具有双指向拾音功能,可通过物理形式有效消除环境噪音,让麦克风的声音更加纯净。

驱动中的降噪设置界面

我们使用不同的耳机在办公室进行了体验,使用普通耳机时,环境噪音比如汽车喇叭、同事的键盘敲击声、开快递箱等还算是比较明显,队友都能听得见。使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之后,在聊天沟通中,几乎再也听不到环境噪音。而且得益于耳机部分的ANC主动降噪,收听队友的语音时也不会有身边噪音的干扰。

另外,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支持ChatMix技术,就是耳机内有声音和语音两个通道,通过耳罩或收发器的旋钮对其进行声音平衡的无极调节,实现随心所欲控制开黑队友语音通话音量。

小编综合认为:最强无线游戏耳机,实至名归

作为一款售价高达3000元的游戏耳机新品,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前作Arctis Pro Wireless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进化:时尚外观更具个性、Nova Pro声音系统提升声音表现、ANC主动降噪、第二代ClearCast 麦克风再加上强悍的扩展能力,小编综合来说,这款耳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同类产品中的顶级水平,对得起如此高的价格。最强无线游戏耳机,实至名归。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618年中大促马上就要来了,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今晚开启了预售,只需300元定金,你就能以2999元的价格买到这款优秀的耳机产品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声音小)和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声音小)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没声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没声音)以及笔记本耳机(笔记本耳机麦克风没声音)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笔记本耳机

1 “烧”海无涯

在摄影老法师和HiFi发烧友这两个圈子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摄影穷三代,HiFi毁一生。”论烧(爱)钱(好),摄影和HiFi拼得那可是家底,所以没点家业啊轻易您还真入不了坑。

但是近两年我发现,一些国产HiFi厂商总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什么意思?你看以前的传统有线HiFi耳机,随便堆一堆料就敢卖个千八百的,还只是最低入门级水准;但是近两年行业内卷,现在五百元预算就能挑到一些口碑不错的入门级HiFi耳机了。

这其中,最喜欢不按套路出牌的就是飞傲了,旗下入门级HiFi耳机JD3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100元价位,其普及“民用HiFi”的野心可见一斑。那这一次笔者拿到的是飞傲旗下入门级里的中端型号——JD7。耳机售价499元。

2 堆料有点猛

按照惯例先来说说外观和佩戴,第一如果不是看到包装盒上印着JD7三个字,我还以为它是FA7S呢。要不怎么说飞傲会抓消费者的心理呢,要知道FA7S可是卖两千多元啊,现在把相同的用料和设计下放到499元的JD7上,这个思路可以说非常巧妙。

耳机的外壳材质采用了316L不锈钢,而且细节做工不错,上手很有质感。另外JD7的佩戴舒适度不错,虽然外壳是金属材料,但是重量分布均匀,半开放式的后腔声学腔体能起到平衡耳机腔体内气压的效果,佩戴时没有明显的耳膜压迫感,整体的佩戴舒适度可以给好评。

一副几百元的入门级HiFi耳机,包装盒里附送给你一大堆配件,国产耳机厂商里除了飞傲经常这么干,除此以外我还没发现第二家也这么干的厂商。尤其是耳塞套,JD7包装盒里附送了3对白色的硅胶套、3对飞傲HS18超薄耳塞套和1对黑色的记忆海绵套;还有一点还有透明耳机收纳盒和MMCX快拆辅助器,每次看到这么多的配件,心里总是会有一种超出预期的满足感。

3 好“推”,好听

HS18超薄耳塞套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是因为薄(佩戴时不挤压耳道),还采用了与耳机音管相同尺寸的开口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能减少声波从耳机到耳膜之间的传输阻碍,保证声音的“原汁原味”。那如果喜欢低频更厚一点的同学,可以换记忆海绵套,不过舒适度自然也会有所下降。接下来聊聊听感。

飞傲JD7搭载了一颗直径达10mm的大动圈单元,得益于内外复合式磁路设计,能够提高单元空间磁力线密度,增强驱动能力。另外这款耳机的阻抗仅32欧,灵敏度则达到了108dB,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来推都没什么问题。当然,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直接上播放器了。

听感上,飞傲JD7的声音特点是中正、干净、均衡,失真低且音染极小,正如飞傲在JD7产品宣传页上说的那样,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趋近于“哈曼参考目标曲线(In Ear 2019)”,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听音需求。

另外得益于耳机比较好推,无论是用移动设备还是专业播放器来推JD7,我发现它的声音能量感都比较轻松地释放出来。换句话说,JD7的声音还挺饱满的,我觉得搭配HS18超薄耳塞套在听感上是最舒服的,三频也最为均衡。

以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这首歌为例,钢琴的能量感充沛,能细腻地还原出演奏者手指力度上的变化,而醇厚的人声则让整首歌听起来更有味道了。同样的感受还有Adele《Easy On Me》和黄老板的《Thinking Out Loud》这两首歌,乐器、人声、低频之间的分离度很有层次感,也让原本比较抒情的歌曲变得更富有活力了。要知道,一副好的耳机很容易调动听者的情绪,JD7就是这样的耳机。

小编综合认为: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现在从市面上选一副500元以内价位的入门级HiFi耳机并不难,甚至可以说“一抓一大把”,但是想要选一副兼顾优良做工、舒适佩戴和好声音的耳机,你肯定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网上做做功课。当你看到飞傲JD7这款耳机的时候,不妨看看大家对于它的评价如何,至少在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不敢说它是500元以内价位最好的HiFi耳机,但它一定是这个价位里最值得买的HiFi耳机之一。

笔记本耳机

规格参数

扬声器:40?mm钕磁铁单元

耳机频率响应:10~40000Hz(有线)/10~22000Hz(无线)

耳机灵敏度:93dBSPL

耳机阻抗:38Ω

耳机总谐波失真:< 1%

麦克风类型:ClearCast Gen 2

麦克风频率响应:100~6500Hz

麦克风灵敏度:-38dBV/Pa

麦克风阻抗:2200Ω

参考价格:3099元

去年赛睿推出了与丹麦设计师联手打造的全新Arctis Nova Pro系列游戏耳机,新产品通过搭载Nova Pro音频系统,能让玩家领略到更为纯粹的高保真游戏声音体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测评的是该系列中的顶级型号——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这款耳机的佩戴体验、音质表现到底如何,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保留经典元素,又有创新的外观设计

作为一款新产品,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耳机通体为黑色,耳罩背面加入了两层阶梯状的造型,背板为金属材质表面带有细密纹路,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光泽效果,搭配质感突出的金属头梁,呈现出比前作更冷峻、时尚的气质。

之前赛睿Arctis系列的滑雪护目镜头带,深受玩家的好评。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延续了织物头带的设计,还是熟悉的轻巧、透气的感觉。当然耳机的头带松紧程度也是可以调整的,只不过不再是粘贴式,而是通过两端的卡扣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磁吸式的耳罩背板和头带都支持更换,赛睿已经推出了红色、绿色等不同配色的替换套装,借此以满足玩家打造不同配色、不同风格耳机外观的需求。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配色、图案的配件上市,玩家的选择更多。

其他方面,对于一款无线耳机来说,因为有电池的存在,难免重量会比较大,戴在头上会让人觉得有些吃力。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进行了轻量化的优化,重量仅336g,比前作Arctis Pro Wireless还轻了39g,佩戴体验更为轻巧。

耳机头梁为金属材质,坚固且柔韧性不错,再加上伸缩式的设计,确保不同的头型都能完美匹配。笔者戴着耳机进行大幅度的头部移动,耳机并不会发生位移,佩戴的稳定性有保证。同时织物头带的存在让头顶部位不和头梁直接接触,就没有压头的感觉。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耳罩为皮革材质包裹厚实的海绵,触感柔软,当然个人还是更喜欢织物的面料,毕竟在气温比较炎热的夏季,耳朵附近可能会比较的闷热。还有一点耳罩尺寸够大,可以将笔者耳朵完全包裹住,连续几个小时的游戏玩下来,耳朵部位丝毫没有疼痛的感觉。小编综合来说,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佩戴起来稳固、舒适性也不错。

耳机大多数接口、按钮都设置在左侧耳罩上,包括了电源键、话筒静音键、音量旋钮以及耳机线材插孔等,在右侧耳罩部分则只有1个蓝牙切换按键。值得一提的是,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音量旋钮调并不是调到最大或最小音量就转不动了,而是能一直转动,只是以提示音的方式提醒用户已经开到极限了。

三模连接,扩展能力强悍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拥有无线、蓝牙和有线等三模连接,其中无线连接采用的是超低延迟2.4GHz Quantum 2.0 Gaming Wireless技术,传输距离可达12m,蓝牙部分则为蓝牙5.0标准,让耳机可以与PC、Android设备、Switch以及PS 4/5进行搭配。如果只看以上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平平无奇,跟市面上常见的三模无线耳机差不多?

其实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同时和多台设备进行连接,这就分为两种使用场景。一种是当耳机用2.4GHz无线和其他设备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进行连接,这样在游戏当中,你需要接听电话的时候,就不需要拿下耳机中端操作了。另一种是不同设备可以分别通过USB线材以及3.5mm线材连接到耳机的收发器上,无需切换音源,两台设备的声音都能听得到。真正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

声音表现再上新台阶

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的核心竞争力就是Nova Pro声音系统。产品的发声单元采用了分频式的设计,高频和中低频都是由独立的单元负责,类似于多单元动铁耳机的设计,带来了10~40000Hz(有线)/10~22000Hz(无线)的频率响应,确保游戏中极其细微的声音也能呈现出来。

同时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还支持Sonar音效,这并不是虚拟多声道技术,而是根据根据职业选手和根据不同游戏特殊优化的EQ设置。如果你不想折腾,那么在SteelSeries GG驱动软件中可以直接选择这些设置,以提升耳机在游戏听声辨位的实力。如果你想要更为个性的声音体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驱动软件中对声音效果、麦克风效果、虚拟多声道等诸多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在驱动中还有音量增强选项,很多职业选手抱怨传统耳机在音量上有所欠缺,赛睿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当笔者选择《英雄联盟》之后,就会自动载入相应的均衡器设置

玩家可以自行对均衡器、空间音效、音量增强等项目进行调校

我们使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耳机,在《绝地求生》《英雄联盟》等游戏中进行了体验。因为带有4级可调的ANC主动降噪功能,不得不说,这款耳机的隔音降噪效果是真的不错,戴上之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环境噪音一点都听不到,可以让我完全沉浸于游戏的世界当中。耳机对声音的解析力着实强悍,在激烈交火的战场当中,脚步声、各种枪械的声音、爆炸声等各种声音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再加上不错的环绕声效,分辨出敌人所处的方位以及远近都是小菜一碟。

通过收发器开启ANC降噪

在三频表现方面,耳机低音深沉、量足又恰到好处,无论是量感还是下潜都做到了相当程度的克制。中高频部分,耳机的表现良好,解析力强又有优秀的延展性,可以将人声演唱中的一些情感演绎都呈现出来。如果你不是对声音要求严苛的发烧友,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用来听音乐也是完全可以的。

虽说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提供了两块电池,但是电池明显体积更小,让我不免对其续航时间捏一把汗。实际上每块电池能提供18~22小时的续航时间,两块电池就能实现36~44小时的续航时间,够长了。而且耳机电池还有快充模式,快充15分钟就能实现3小时的续航,几乎不存在续航焦虑的问题了。

ANC降噪,语音沟通更到位

Arctis系列耳机上的ClearCast 麦克风灵感来源于航母上的指挥官所用的麦克风,语音清晰、噪音小。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上,ClearCast麦克风升级到了第2代,具有双指向拾音功能,可通过物理形式有效消除环境噪音,让麦克风的声音更加纯净。

驱动中的降噪设置界面

我们使用不同的耳机在办公室进行了体验,使用普通耳机时,环境噪音比如汽车喇叭、同事的键盘敲击声、开快递箱等还算是比较明显,队友都能听得见。使用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之后,在聊天沟通中,几乎再也听不到环境噪音。而且得益于耳机部分的ANC主动降噪,收听队友的语音时也不会有身边噪音的干扰。

另外,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同样支持ChatMix技术,就是耳机内有声音和语音两个通道,通过耳罩或收发器的旋钮对其进行声音平衡的无极调节,实现随心所欲控制开黑队友语音通话音量。

小编综合认为:最强无线游戏耳机,实至名归

作为一款售价高达3000元的游戏耳机新品,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前作Arctis Pro Wireless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进化:时尚外观更具个性、Nova Pro声音系统提升声音表现、ANC主动降噪、第二代ClearCast 麦克风再加上强悍的扩展能力,小编综合来说,这款耳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同类产品中的顶级水平,对得起如此高的价格。最强无线游戏耳机,实至名归。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618年中大促马上就要来了,赛睿Arctis Nova Pro Wireless在今晚开启了预售,只需300元定金,你就能以2999元的价格买到这款优秀的耳机产品了。

笔记本耳机

1 “烧”海无涯

在摄影老法师和HiFi发烧友这两个圈子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摄影穷三代,HiFi毁一生。”论烧(爱)钱(好),摄影和HiFi拼得那可是家底,所以没点家业啊轻易您还真入不了坑。

但是近两年我发现,一些国产HiFi厂商总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什么意思?你看以前的传统有线HiFi耳机,随便堆一堆料就敢卖个千八百的,还只是最低入门级水准;但是近两年行业内卷,现在五百元预算就能挑到一些口碑不错的入门级HiFi耳机了。

这其中,最喜欢不按套路出牌的就是飞傲了,旗下入门级HiFi耳机JD3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100元价位,其普及“民用HiFi”的野心可见一斑。那这一次笔者拿到的是飞傲旗下入门级里的中端型号——JD7。耳机售价499元。

2 堆料有点猛

按照惯例先来说说外观和佩戴,第一如果不是看到包装盒上印着JD7三个字,我还以为它是FA7S呢。要不怎么说飞傲会抓消费者的心理呢,要知道FA7S可是卖两千多元啊,现在把相同的用料和设计下放到499元的JD7上,这个思路可以说非常巧妙。

耳机的外壳材质采用了316L不锈钢,而且细节做工不错,上手很有质感。另外JD7的佩戴舒适度不错,虽然外壳是金属材料,但是重量分布均匀,半开放式的后腔声学腔体能起到平衡耳机腔体内气压的效果,佩戴时没有明显的耳膜压迫感,整体的佩戴舒适度可以给好评。

一副几百元的入门级HiFi耳机,包装盒里附送给你一大堆配件,国产耳机厂商里除了飞傲经常这么干,除此以外我还没发现第二家也这么干的厂商。尤其是耳塞套,JD7包装盒里附送了3对白色的硅胶套、3对飞傲HS18超薄耳塞套和1对黑色的记忆海绵套;还有一点还有透明耳机收纳盒和MMCX快拆辅助器,每次看到这么多的配件,心里总是会有一种超出预期的满足感。

3 好“推”,好听

HS18超薄耳塞套我个人非常喜欢,不仅是因为薄(佩戴时不挤压耳道),还采用了与耳机音管相同尺寸的开口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能减少声波从耳机到耳膜之间的传输阻碍,保证声音的“原汁原味”。那如果喜欢低频更厚一点的同学,可以换记忆海绵套,不过舒适度自然也会有所下降。接下来聊聊听感。

飞傲JD7搭载了一颗直径达10mm的大动圈单元,得益于内外复合式磁路设计,能够提高单元空间磁力线密度,增强驱动能力。另外这款耳机的阻抗仅32欧,灵敏度则达到了108dB,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来推都没什么问题。当然,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直接上播放器了。

听感上,飞傲JD7的声音特点是中正、干净、均衡,失真低且音染极小,正如飞傲在JD7产品宣传页上说的那样,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趋近于“哈曼参考目标曲线(In Ear 2019)”,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听音需求。

另外得益于耳机比较好推,无论是用移动设备还是专业播放器来推JD7,我发现它的声音能量感都比较轻松地释放出来。换句话说,JD7的声音还挺饱满的,我觉得搭配HS18超薄耳塞套在听感上是最舒服的,三频也最为均衡。

以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这首歌为例,钢琴的能量感充沛,能细腻地还原出演奏者手指力度上的变化,而醇厚的人声则让整首歌听起来更有味道了。同样的感受还有Adele《Easy On Me》和黄老板的《Thinking Out Loud》这两首歌,乐器、人声、低频之间的分离度很有层次感,也让原本比较抒情的歌曲变得更富有活力了。要知道,一副好的耳机很容易调动听者的情绪,JD7就是这样的耳机。

小编综合认为: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现在从市面上选一副500元以内价位的入门级HiFi耳机并不难,甚至可以说“一抓一大把”,但是想要选一副兼顾优良做工、舒适佩戴和好声音的耳机,你肯定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去网上做做功课。当你看到飞傲JD7这款耳机的时候,不妨看看大家对于它的评价如何,至少在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不敢说它是500元以内价位最好的HiFi耳机,但它一定是这个价位里最值得买的HiFi耳机之一。

(8088874)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其实耳机本(耳机本机切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耳机本(耳机本机切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耳机本(耳机本机切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耳机本

作为专为年轻用户推出的品牌,Redmi这两年的产品线布局越来越丰富,早已不是单一的手机品牌,包括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等多个领域都能够看到Redmi的产品,高性价比成为Redmi品牌最广为人知的一大卖点。

日前,Redmi推出了首款游戏本Redmi G游戏本,对于高校的学生或者出入职场的年轻用户,Redmi G游戏本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dmi G游戏本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同时延续了Redmi一贯的高性价比,无论是游戏还是日常办公,都完全没有问题。

外观

Redmi G游戏本采用了纯黑的配色,在机身外壳上加入了赛博朋克的设计,让笔记本在外观上就带有非常浓厚的游戏气息。

在机身的纹路内,我们可以看到“DESIGN BY XIAOMI”的字样。

Redmi G游戏本采用了一块16.1英寸的高色域屏幕,屏幕刷新为144Hz,在玩游戏时会为玩家带来更加流畅的视觉效果。同时,Redmi G游戏本的屏幕采用了三面窄边框的设计,屏占比达到了81%,能够带来更强的沉浸感。

Redmi G游戏本的屏幕亮度为300nit,拥有178°的可视角度,在宿舍玩游戏时,即使是围观的小伙伴也能够轻松的看清游戏的画面。

窄边框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笔记本的体积,这样即使偶尔需要携带笔记本外出,也能够将16.1英寸的笔记本装入普通的电脑包中,一定程度上让Redmi G游戏本的携带更便捷一些。

针对用户需要视频的需求,Redmi G游戏本在屏幕下方加入了一个摄像头。

Redmi G游戏本采用了全尺寸键盘,按键的键程为1.5mm,无论是日常打字还是玩游戏,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按键手感。

Redmi G游戏本的键盘支持三级背光调节,在WASD四个按键上也有独立的标记,再加上特殊设计的空格键,整体的游戏属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游戏本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连接性,包括外接键盘、外接键鼠等等,这方面Redmi G游戏本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的。在机身左侧拥有一个USB接口以及3.5mm的耳机接口。

机身右侧则是两个USB接口和一个Typen-C接口。

机身后面的是网线接口、Mini DP接口、HDMI接口以及电源接口。

Redmi G游戏本的机身接口非常丰富,依托于HDMI、Mini DP以及Type-C接口,Redmi G游戏本可以实现三联屏的布局,可以实现多屏联动,可以同时进行多项工作。

Redmi G游戏本的键盘上方、机身两侧以及底部均预留了散热孔,可以更好的将机身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Redmi G游戏本采用了飓风2.0散热系统,包含双风扇、双侧金丰、四出风口、三根独立热管以及全铜散热模组,即使长时间玩游戏,也能让Redmi G游戏本游戏本维持在一个可控的温度范围内。

性能

Redmi G游戏本采用了十代酷睿i7-10750H处理器,采用6核12线程设计,单核睿频最高可达5.0GHz。GPU方面,Redmi G游戏本搭载了GTX1650 Ti,采用新一代图灵架构,拥有4GB DDR6独立内存,在硬件层面能够满足主流游戏的流畅运行。

Redmi G游戏本拥有16GB的内存以及512GB的存储空间,提供了更充裕的存储空间。

根据CrystalDiskMark这款测试软件的成绩来看,Redmi G游戏本的硬盘拥有超过2.4GB/s的顺序读取速度,以及超过1.8GB/s的顺序写入速度。

经过测试,在R20的测试中,Redmi G游戏本所采用的i7-10750H单核成绩为497pts,多核成绩为2868pts。从测试成绩来看,Redmi G游戏本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

Redmi G游戏本的PCMARK 10的成绩为4866,这样的的分数也显示了Redmi G游戏本的综合性能表现较为出色,除了游戏,办公也是很好的选择。

3DMark中,TimeSpy成绩为3802,TimeSpy Extreme成绩为1730,FireStrike成绩为8825,Fire Strike Extreme成绩为4271,Fire Strike Ultra成绩为1997,在游戏方面Redmi G游戏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游戏方面,我们使用三款3A大作进行测试,其中《僵尸世界大战》的平均帧率为121帧,《孤岛惊魂5》的平均帧率为62帧,《古墓丽影》的平均帧率为55帧。通过三款游戏的实测,Redmi G在游戏运行速度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的,能够流畅的运行3A游戏。

游戏盒子

Redmi G游戏本内置了“小米游戏盒子”,可以针对游戏本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CPU、GPU、内存的运行状况以及当前游戏本中程序的运行情况。

通过小米游戏盒子,我们还可以设置游戏本的运行模式,包括均衡模式以及全速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Fn+K的快捷键进行设置,支持静谧、均衡以及全速三种模式。

Redmi G游戏本支持全新一代的Wi-Fi6技术,可以带来更快速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功能

Redmi G游戏本支持笔记本和小米手机之间的文件互传,可以以无限的方式,不限格式、不限数量、不限大小的把手机和电脑的数据进行传输,会带来更加高效的办公效率,打通了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界限。

Redmi G游戏本在设置锁屏密码之后,可以通过小米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解锁,当电脑检测到对应的小米智能穿戴设备远离电脑之后,还会自动锁屏,保护数据的安全。

Redmi G游戏本预装了正版windows 10和Office软件,购买之后可以直接开始办公,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预装了系统和Office软件在使用上会非常便捷。

Redmi G游戏本采用DTS:X Ultra音效技术,专业调校音效系统,带来3D沉浸式立体声体验,同时支持八种声音场景设置,可呈现更震撼的低音、更响亮的高音,无论是玩吃鸡游戏还是观影,都会带来身临其境的临场感。

小编综合认为

Redmi G游戏本依旧延续了Redmi的高性价比优势,与同配置的游戏本相比价格更低,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除了外壳稍强的塑料感外壳外,包括设计以及整体体验方面,对于年轻用户来说,也不失为一款高性价比游戏利器。

目前距离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Redmi G游戏本也非常适合学生群体,5299元的起售价格再加上首销福利,4999元的到手价还是值得选择的。

耳机本

Z世代的年轻人有个性,有想法,他们追求完美主义,不糊弄。所以,一款产品的诞生需要满足他们“既要,也要”的理念和想法,对于厂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笔记本品牌而言,要做到外观酷炫、轻薄便携和高能输出等多方面的优质体验,考验的技术实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所以,当拿到外观酷炫的机械师曙光16 Air轻游戏全能笔记本的时候,我们肯定的认为:成了,这就是Z世代年轻人所需要的,符合他们硬需求的第一台笔记本。因为它不仅使用了AMD锐龙7 7735HS这样性能极强的标压处理器,还具备了AD铝合金外观及17.9mm厚度、约1.8kg左右的重量,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优质笔记本产品。

● 性能测试:大核配大显 威力无穷

为了满足年轻用户“既要,也要”的多应用需求,机械师曙光16 Air在“既要”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性能。 既然如此,那么本篇评测我们先从性能表现开始介绍。用于测试的这台曙光16 Air采用了AMD锐龙7 7735HS处理器、该核心集成了AMD Radeon RX680M显卡,拥有16GB LPDDR5X 4800MHz双通道内存和512GB PCIe 4.0固态硬盘,参数规格在轻薄全能本中属于中上档次。

· 处理器测试:高能强劲之选

第一,曙光16 Air搭载了AMD锐龙7 7735HS标压移动处理器,该款处理器具有采用了最先进的ZEN 3+架构设计和6nm制程工艺打造,核心代号为Rembrandt R,拥有8核心16线程的技术规格,可以满足用户对多任务处理器的需求。还有一点,其基准时钟频率为3.2GHz,最大时钟频率可达到4.75GHz,标准TDP为35-54W。性能超群。

我们通过CPU-Z内置的测试显示,这颗处理器的单核成绩为623.7分,多核成绩为6077.0分,属于上游的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会使用笔记本进行图形创作的用户,这一定是一个好消息,曙光16 Air拥有十分出色的多核CPU性能。在CINEBENCHR15中的成绩为单核247,多核2201,R20单核多核成绩分别为602和5121,R23中分别为1542和12995,这个成绩在目前在售的轻薄型笔记本中属于前列,完全可以支撑你的个人创作。在运行一些创作类软件的时候,它都能够很好的支撑你的工作流程。

整机性能方面,PCMark 10 Advanced Edition测试分数达到了6791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高达10625,生产力更是高达9444分,说明在基础的性能和日常办公方面,曙光16 Air拥有远超流畅的使用体验。

在Corona 1.3 Benchmark针对渲染测试中,AMD锐龙7 7735HS仅用时1分53秒就完成了渲染,Rays/sec达到了4299390,目前这个数据在主流处理器中还算不错的,适合短视频创作者和平面设计师人群应用。

Geekbench 5测试标准下,AMD锐龙7 7735HS单核得分1464,多核得分8788,相比上一代同样是多核性能提升幅度更大。

3DMark CPU Profile通过物理特效渲染来评估CPU的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实测AMD锐龙7 7735HS单线程得分917,2线程得分1779,4线程得分3426,8线程得分5977,16线程得分6852,最大线程得分6852,可以看出,线程越多的运算,曙光16 Air越能完成更好的速度表现,总体性能实力优异。

压缩与解压缩在日常办公应用中会频繁涉及,不只是打包与解包,几乎所有软件后台运行都会做压缩与解压缩的工作。通过7-Zip测试可以看到,完成10轮测试耗时72.953秒,压缩速度达到56668KB/s,解压缩速度达到1136933KB/s,总体评分为82.870GIPS,压缩与解压缩性能表现很给力。

在日常应用中,视频编码对处理器性能要求比较高,我们来看看H.264和H.265编码性能表现。X264 Benchmark测试标准下,完成2500 frames编码耗时仅42秒,帧率高达60.04fps;在H.265测试中,耗时16.74秒,帧率为67.38fps,编码效率还是可以的,满足一些较重负载视频编码任务没有任何压力,尤其是H.265方面,AMD的处理器具备的性能更加强大。

在V-Ray 5.0.20的测试中,AMD锐龙7 7735HS的成绩是9297,接近万分的数据也可以证明其能够满足用户的渲染需求。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曙光16 Air搭载额这颗AMD锐龙7 7735HS标压处理器性能优化的非常好,着实值得称赞。

· 显卡测试:大显展示不凡性能

曙光16 Air轻游戏全能本之所以被定义为全能本,是因为它不仅有着强劲的办公性能,由于内核中的“大显”关系,在“又要”的层面,使得其还具备了部分的游戏性能,我们来测试一下。AMD锐龙7 7735HS处理器的内核心集成了AMD Radeon RX680M显卡,该款集成显卡具备12个核心,768条显卡着色器和2GB的高容量GPU显存,显卡频率达到了2200MHz。

我们通过两款游戏对其进行测试,分别是《英雄联盟》和《原神》:

在英雄联盟测试中,把分辨率设定为2560*1600,细节和画质全部调至极高。测试结果显示,在普通战斗中,可以跑到108帧,而在人数较多的战斗中,也可以稳定在91帧,运行速度和画质表现均非常给力。

《CS:GO》游戏测试中,在默认画质情况下,测试得分为83.93帧,速率同样出色。

可以看到,在3A平台的加持下,曙光16 Air的无论是处理器性能,还是显示性能都有了极为优秀的突破,同时也为年轻人带来轻游戏、办公及视频剪辑的多重操控体验。

· 散热性能:高能背后的秘密

当然,出色的性能还取决于散热系统的设计。曙光16 Air的散热设计在轻薄本上可谓生猛,它采用了薄至0.2mm的71片LCP液晶聚合物风扇,在双D8mm大管径热管的加持下,性能稳定输出,表现从容不迫。还有一点,该款轻薄笔记本还内置了多达136片纯铜散热鳍片,换热面积约80000mm?,使得热传导效率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另外,曙光16 Air还可以通过Fn+2键随意切换性能、平衡、安静三种模式,整机的功耗分别对应54W、45W和35W,使得用户在不同场景处理不同需求的时候,确保笔记本能够更好的提供性能,同时做到最佳的优化续航。

· 存储测试:双通道 快运行

曙光16 Air板载双通道16GB LPDDR5 4800MHz高频内存,充分释放集成显卡的性能,让创意设计不限速。通过实测可以看到,内存读取速度达到39649MB/s,写入速度48817MB/s,拷贝速度47030MB/s,延迟113.1ns。从速率上看,标准的16GB LPDDR5 4800MHz高频内存运行速度值得称赞,尤其是写入速度,基本接近了峰值。

硬盘方面,该款轻薄本搭载了512GB PCIe 4.0固态硬盘,存储容量可以满足工作和学习,甚至是存储一些容量较大的游戏。经过实测,该款硬盘的最大读取3960.29MB/s、最大写入2867.96MB/s,硬盘的读写速度还是相对可以的。

· 续航测试:确保全天工作不插电

续航方面,曙光16 Air内置了一块75Wh的锂电池,可以确保用户长达一天的使用时间,不会因为需要接通电源而停止手头上紧要的工作。通过PCMark 10对其续航进行测试,在70%亮度,50%音量,安静模式下,得出的结果为10小时25分钟,可以说续航能力已经非常出众了。

● 外观+屏幕:轻薄又亮眼

性能测试彰显了曙光16 Air的硬核实力,而时尚的外观设计以及屏幕的素质则是外在美学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在外观方面,曙光16 Air采用了AD金属ID设计,通过了120道喷砂阳极工艺打造,摸起来手感非常细腻,质感十足。同时,在机械师的LOGO下方,还用曙光灯条装饰,让机械之心融入血液。

在曙光16 Air轻游戏全能本的B面,是一款16英寸、2.5K、16:10的高质量屏幕。笔者都非常喜欢高分屏幕,因为高分屏幕不仅令画面十分清晰,同时还能显示更多的画面,助力生产力的提升。还有一点,这款屏幕还具有87.5%的高屏占比,让视觉效果摆脱了屏幕边框的舒服,沉浸感十足。最重要的是,它还拥有100% sRGB高色域,色彩表现力非常浓郁。1200:1百万级对比度和峰值350尼特的峰值亮度,都令曙光16 Air的屏幕彰显了与众不同。还有一点,为了部分游戏玩家的需求,它还支持120Hz的刷新率,以及TUV低蓝光护眼保护技术,让玩家长时间盯着屏幕也不会感觉眼睛疲劳。

我们通过专业的测试工具,对曙光16 Air的屏幕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Datacolor SpyderX Elite红蜘蛛测试可知,屏幕色彩空间sRGB为98.2%,AdobeRGB为68.9%,DCI P3为71.8%,色彩表现力超级棒。

另外,曙光16 Air的屏幕在非HDR下峰值亮度达到401.54nits。而且该款屏幕提供了多个色域模式,在sRGB下测得平均色准DeltaE=1.26,小于2的数据非常不错。

笔记本的C面除全尺寸背光键盘,游戏本键盘布局外,还拥有独立小键盘和全尺寸方向键。键盘的键程笔者也操控了下,键程为1.5mm,非常舒适,而且具备白色背光和三档光效切换,让用户在夜里也能清晰的找到按键。更重要的是,曙光白配色款的曙光16 Air在开机键上还设立了开机环光效,非常的时尚,同时也更加靓丽。

虽然是一款轻薄笔记本,但是曙光16 Air在接口设计上也做的十分到位,对于办公用户来说,非常有必要的。它涵盖了两个满速的USB 3.2 Type-C接口、2个USB 3.2 Gen1接口和1个USB 2.0接口,其中机身左侧还有一个HDMI 2.1口,支持多外屏扩展,提高工作效率。当然,3.5mm的耳麦二合一接口也是存在的,用户可以在深夜接上耳机,追剧听歌。还有一点,为了方便数码相机拍摄等需求,在机身的右侧还具备了一个SD卡插槽。

● 小编综合认为:高能、轻薄、游戏,既要又要!

在这个用户既要又要的时代里,很难有一款像机械师曙光16 Air轻游戏全能本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办公、游戏等多重需求的产品。所以,不得不说,作为Z世代年轻人的你们,可以选择这台拥有AMD锐龙7 7735HS处理器和2.5K超高清屏幕的机械师曙光16 Air轻游戏全能本,而且最关键的是其价格仅3999元起(不同配色价格不同,请注意。),简直是太超值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购买链接:

机械师曙光16 Air(曙光白):

机械师曙光16 Air(耀夜黑):

(8181219)

耳机本

所谓“游戏本(Gaming Notebook)”是笔记本行业为了细分市场而推出的名称,由于外星人(Alienware)和微星(MSI)的大力推广,目前玩家已经广泛接受了这一概念。近年来,虽然移动设备市场的冲击导致笔记本行业整体下滑,但是游戏本却由于其精准的用户群体逆势上扬,如今已经占据了笔记本行业的半壁江山。

顾名思义,游戏本的设计重点是游戏性能,第二多是炫酷的外观,便携性往往被置于不太重要的位置。但因为其“笔记本电脑”的根本属性,为了能够携带(虽然不一定要“便于”携带)而不得不做一些取舍。较小的屏幕、手感一般的键盘、触控板指点方式、内置小型扬声器等,都是笔记本设计取舍中的典型代表,在本文中,笔者会带领大家了解一些可以大幅针对性改善游戏本体验的外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游戏本做出的这些“取舍”。

○键鼠

玩家要提升游戏体验和成绩,不仅需要更顺手的游戏键鼠,而且最好能保持手感的熟悉度,所以在选择键鼠产品、耳机等产品时,笔者更倾向于那些可以和游戏本一起随身携带的产品,才能保证玩家在不同的地方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RK61

RK61虽然声名不显,但却是十分值得推荐的一款便携双模机械键盘,而且价格相当实惠。它仅提供了主键区和Fn功能键区的64个按键,缺少数字键盘区和方向、Del等办公常用键使其办公能力受限,但用来玩游戏还是不错的,大尺寸键帽和充足的键程保证了使用手感,同时还有多种轴体可选。其窄边框设计使得键盘整体十分小巧,可以在狭小空间内放置使用,同时又可以十分便于收入背包。

蓝牙/有线的双模设计使得RK61在旅途中也可以方便地连接使用,在蓝牙连接时的延迟较低,完全可以满足游戏用户的需求,如果身处复杂环境,蓝牙延迟较高或者不稳定,也只需要一根通用Micro USB连接线就可以切换至有线模式,保证输入稳定性。

RK61除了支持Windows平台,还兼容Android和iOS平台,同时最多控制三台蓝牙设备,只需要通过FN+Q、W、E三个组合键就可以轻松切换,保证在所有平台的输入体验一致。

RK61支持智能待机模式,不使用时自动休眠,保证最长10小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最长360小时的待机时间。

●多彩T9X

多彩T9X单手机械键盘是比较特殊的游戏键盘解决方案。它采用29+4键设计,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却覆盖了游戏常用的键位,并以人体工学设计保证了游戏操作手感。全键支持自定义、铝合金底座、ABS键帽、全键无冲、1680万色RGB灯效等标准机械键盘该有的属性一个不落。

多彩T9X有多个版本,普通版采用USB Type-C有线连接,支持在PC、手机等多种设备上使用,高配版加上了蓝牙连接模式,可以摆脱线缆对游戏体验的束缚。

由于采用非标准键盘设计,该键盘尺寸仅有248.44mm×199.51mm×38.02mm,主体部分只有一个巴掌大小,十分便携。

●雷柏(Rapoo) V320 双模游戏鼠标

雷柏产品虽然普遍价位较低,但品控质量还可以,其双模游戏鼠标雷柏V320采用无线/有线双模设计,2.4GHz无线传输的最远操作距离可达10米,有线连接则可以边用边充电,保证了使用的连贯性。V320内置470mAh锂电池,续航能力十分出色,智能休眠模式在鼠标无操作后会自动进入休眠模式来节省电量,设计十分贴心。

雷柏V320共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支持MOBA、FPS游戏和办公应用,只需要同时按住左右键和前进键就可以轻松切换。8个可编程按键可以通过驱动软件自由设定,并且支持宏功能,一键就能快速执行复杂任务。其磨砂手感的漆面保证了防滑、防汗、不褪色,左侧非对称式指托设计给了大拇指休憩的区域,即使长时间工作游戏也不会感到劳累。

雷柏V320采用PMW3325传感器,拥有20G加速度,最高支持1000Hz回报率,保证了高速移动下也不会“丢帧”。它设计有7个DPI档位,支持200DPI~5000DPI,能以100为单位逐级微调,充分适应每个人不同的手感。1600万色的呼吸灯支持多种灯光模式,配合上盖裂痕纹路,方显“光污染”的本色。

●罗技G903 RGB 双模游戏鼠标

毫无疑问,罗技G903站在鼠标探索领域的最前沿。其最高速度达到12000DPI,可定义为5档实时调整,拥有400IPS的追踪速度和10米每秒的识别追踪精度。对称设计使其无论左手还是右手型玩家都可以随心使用,约1680万色RGB灯光支持多种模式,11个可编程键全都能够进行自定义,双模式滚轮则可应对各种情况。G903犹如鼠标中的劳斯莱斯一般,无论是否用得上的功能,在它身上都可以找到。

作为目前游戏外设领域的领导厂商,罗技推出的旗舰无线鼠标G903有着毋庸置疑的性能表现。同时作为支持LIGHTSPEED无线技术的扛鼎之作,G903低到1ms的快速回报率让有线连接也不禁汗颜(与USB有线连接率一致),无线连接再也不是延迟的代名词。它支持POWERPLAY无线充电技术,与POWERPLAY无线充电鼠标垫配合,通过电磁共振来创建无限充电能量场,无论是游戏使用中还是休息静止时都可以为鼠标进行充电,同时丝毫不会干扰鼠标的精准运行和数据传输。即使没有POWERPLAY无线充电垫,G903也可以保证无灯光模式下32小时的游戏时间,而且它只需要在USB端口上有线使用1.5小时即可充满,未携带连线的时候,直接使用标准Micro USB连线就能充电。

○耳机

●西伯利亚MG-1

西伯利亚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注意不是赛睿的西伯利亚Siberia耳机系列),但它专注于游戏耳机,其旗下产品确实不错。西伯利亚MG-1是一款比较少见的耳塞式电竞耳机,它采用了动圈单元设计,高频解析表现不俗,细节保真也尚可,同时该耳机支持听声辨位功能,方便玩家充分沉浸游戏。其人体工学翼尖软骨的设计保证了耳机与耳廓的充分贴合,佩戴十分牢固。同时耳机支持可拆卸式插入麦克风加线控调节器,针对游戏使用充分优化。随机附带的一分二音频转接线保证了对PC设备的适配,台式机的耳麦分离接口也可能直接使用。它的价格只有一百元出头,让玩家可以轻松购买,而且比头戴耳罩式耳机更加便携,带着爱机出行时把它塞到口袋里就行了。

●雷蛇雷霆齿鲸V2 USB版

作为电竞外设领域的老将,雷蛇的产品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这款雷霆齿鲸V2耳机也继承了这一点。其虚拟7.1环绕声为听声辨位提供了便利,通过Razer Surround(雷音)软件还可以自定义环绕声设置,增强环境听觉效果,简直可以作为FPS游戏中的合法外挂。

雷霆齿鲸V2的高品质40mm单元可以提供澎湃深沉的低音效果,音质出色。一体化铝制框架是外观看起来霸气十足,更在具有强筋的柔韧性的同时保证了轻巧坚固。仿皮质的耳罩可以把耳朵充分包裹,在减少头部压力的同时提供出色的隔音效果,保证玩家的沉浸性不被外部噪音干扰。软管可拆卸麦克风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使用体验,不仅可以自定义方向,还可以方便的从耳机上取下。

○家用辅助设备

在家中使用游戏本的时候,玩家使用时间更长、使用强度更大,不仅需要键鼠等外设,还需要辅助散热、姿态调整,甚至是外接显示器,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使用体验。

●埃普(UP) UP-1S 可折叠多功能支架

虽然笔记本支架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但却可以带来一个更好的操作角度,还能避免热量积压在笔记本底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散热能力。作为常年适配苹果产品系列的专业支架厂商,埃普的产品都有着不俗的工业设计。埃普UP-1S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

埃普UP-1S支持15.6英寸以下的笔记本电脑,折叠后尺寸仅有200mm×50mm×24mm,总重不到300g,如果需要的话,装在背包中与游戏本一起携行问题不大。它标配加强横梁,可以让三点式接触变成多点接触,提升了使用时的稳固。还有一点,它还支持12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设备,让用户在使用时解放双手,提升使用体验。

●Rhino风魔方抽风机

笔记本辅助散热外设众多,大多数产品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降温效果,但并不明显。据笔者亲测,唯一有明显作用的产品就是抽风式散热器,最大降温幅度可达20℃以上,比如Rhino风魔方。

作为最初的三大抽风散热器品牌之一,如今的风魔方已经是第四代产品。它针对不同电脑型号有着直出和侧向两种方式,针对特殊出风口的电脑,还支持3D打印加数控定制,可以适配市面上大部分尺寸的笔记本品牌(打开屏幕会全部遮住出风口的电脑无法适配)。它标配消音器,可以大幅降低抽风机的噪声。

使用抽风散热器虽然可以带来明显的降温效果,但由于功率强大,即使有消音措施,噪声还是非常明显,如果电脑散热效果不是特别差,建议只用支架避免积热即可(有没有风扇送风倒不重要),同时不要使用键盘硅胶套之类的产品,避免堵塞键盘上的风道。

●显示器

宏碁XF240H

虽然游戏本大都会配置全高清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但屏幕尺寸却被限制在18英寸以下,甚至大都只有14~15.6英寸,这样的高分屏画面只能说是锐利,因为字体等元素过小而无法称之为“清晰”,但进行缩放调整又抵消了高分辨率的显示优势。这时,我们就需要选择一台合适的外接显示器来提升使用体验。

宏碁XF240H是一款24英寸全高清显示器,虽然价格只有千元出头,但提供了电竞级别的性能,拥有144Hz的刷新率以及AMD FreeSync防撕裂技术,1ms灰阶响应速度保证了画面的低延迟精准呈现,ComfyView防反光技术可以减少眩光,保护玩家的眼睛。除此之外,宏碁XF240H的多功能底座支持垂直升降、水平旋转、垂直旋转、俯仰角度调节等功能,可以和小巧的游戏本配合,以各种不同角度和姿态呈现画面。它接口齐全,DVI-D、HDMI、DP接口可以连接多种设备,内置双2W扬声器还可以弥补一些游戏本声音方面的缺陷。

关于耳机本(耳机本机切换)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索尼头戴式耳机(索尼头戴式耳机怎么换耳罩),以及索尼头戴式耳机(索尼头戴式耳机怎么换耳罩)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索尼头戴式耳机

在今晚的索尼发布会中,索尼正式发布了两款耳机,型号分别为WH-CH720N和WH-CH520,这两款耳机分别为覆耳式和贴耳式耳机 。

第一发布的是覆耳式耳机WH-CH720N,这款耳机采用了双噪音传感器,集成V1芯片,在户外的降噪体验中非常出色,而且还有着轻巧的设计,续航时间更是达到了35小时,颜色方面有有黑色、蓝色和白色可供选择,折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

贴耳式WH-CH520续航时间更长,达到了50小时,而且还有着黑色、蓝色和白色三种颜色,折合人民币400出头。

(8129369)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索尼耳机(索尼耳机怎么连接蓝牙)这个问题,索尼耳机(索尼耳机怎么连接蓝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索尼耳机

“索尼”耳机有“自己的想法”? 门店:不存在问题

张女士反映,前些天刚买的耳机,没戴几个小时,就出现了蓝牙掉线、自动关机等问题。她把耳机拿回门店检测,店里却说没发现问题。

张女士介绍,4月17日晚上,她来到杭州上城区平海路的索尼门店,试听了WH-1000XM4这款头戴式耳机,觉得不错,因为店里没有现货,就预订了一个。4月20日下午,她来店里取新耳机,付了1799元。

张女士:试听了一分钟,我觉得音质还不错,我就马上走了,走了以后就发现各种问题都开始出现。第一它会自己暂停,第二它会自己退出蓝牙,而且不止一次,很多次,还有最重要的是它会自己关机,需要我重启以后它又开始放出声音。

销售单上的时间是4月20日下午1点左右。当天下午两点多,张女士在微信里问销售,“为什么会自己断掉,啥都没做,断了好几次了”。张女士说,用了四五个小时后,她把耳机送回店里的维修站检测。现在,耳机还放在店里。

索尼杭州湖滨88店 金科长:经过几天的测试之后,没有发现用户所说的蓝牙连接掉线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目前为止,认为这个机器不存在问题,不管是行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没有出现这个情况。

记者:行动的咱们也检测过?

索尼杭州湖滨88店 金科长:对。

张女士给记者复盘了取走新耳机后的行程,当天下午,她坐上地铁和公交,来到西湖景区,爬山上了北高峰。

索尼杭州湖滨88店 金科长:这是一个售后维修的合理判断,在这个旷野或者山上可能有这个情况,但这个不是作为我们判断的第三的依据。

张女士:那天我是要去财神庙的,就算是我爬山的时候信号不好,但是我在地铁上,在公交车上,在杭州大都市的马路上面自己断连,自己关机,你怎么说?

索尼杭州湖滨88店 金科长:现在不知道你具体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

门店工作人员说,张女士的耳机现在可以取走,店里出具了一份《索尼产品检查表》,状态一栏写着:没有问题(规格内)。张女士不认可这个检测结果,希望退货。此前的聊天记录中,销售说:“我们三包是有问题经售后师傅检测并出示故障单,7天可以退15天可以换,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

索尼杭州湖滨88店 金科长:现实是这个检测情况当然是不符合相关的退换货三包的规定。

张女士表示,耳机断联和自动关机的情况,都是随机发生的,她没办法预判,也很难留下证据。索尼门店方面建议,将耳机带回去,再用一段时间看看。



索尼耳机

索尼在 2019 年跳过了 M2 的型号命名,直接发布了 WF-1000XM3 这款真无线降噪耳机。其内置了一块 Qn1e 的定制降噪芯片,是我体验过的第一款降噪强度和音质都不错的真无线耳机,其降噪强度可媲美初代「降噪圈」WI-1000X。

但它依然留下了一些为了实现真无线耳机的便捷形态,而在当时却不得不妥协的地方。例如它那相对硕大的耳机收纳盒,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佩戴体验,较差的通话体验,以及存在很大进步空间的无线连接稳定性。

一时瑜亮的是,在 WF-1000XM3 发布之后,它迎来了苹果 AirPods Pro 这个强劲的对手,以及降噪老字号 Bose 推出的 QuietComfort Earbuds。随后而来国产手机品牌更是组团加入了 TWS 无线耳机的战局,就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已经有多款来自手机品牌的 TWS 降噪耳机上市。

索尼在憋了快两年的大招之后,这次端上了一道硬菜,试图重新擦亮「无线降噪领导者」这个招牌。这是针对竞争者的回应,也是对过往的补位。

收纳盒体积缩小 40%,这才是理想的真无线耳机形态

当我第一次将索尼 WF-1000XM4 放在掌心的时候,应该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当然,当时放在我掌心的,是 WF-1000XM4 的完全体:一个「超小巧的」耳机充电收纳盒,里面承载着两枚耳塞。

这里「超小巧」的参照物,自然就是上一代 WF-1000XM3 那硕大的充电盒了。与上一代相比,WF-1000XM4 的充电盒体积缩小了 40%。

在 WF-1000XM4 面前,WF-1000X 和 WF-1000XM3 更像是 M4 的「原型机」和「工程机」。

可见,WF-1000XM4 的充电盒小了整整两圈,与 AirPods Pro 充电盒的体积近似。这个充电盒的体积是非常理想的,可以随身携带,轻松地放到口袋之中。

索尼的日本工程师在连线访谈中表示,他们就是听到了许多来自 WF-1000XM3 用户的声音,他们提出了充电盒小型化的需求,因此索尼在新产品开发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重新设计充电盒。虽然充电盒缩小了,但内载的电池容量和充电效率都有所增加。唯独是 NFC,这次是缺席了。

充电盒的正面保留了之前的呼吸指示灯设计,USB-C 电源接口被移至了充电盒的背面。

充电盒的底面变得平整,不但能够直接「站」在桌面上,而且底面还放置了无线充电线圈,支持 Qi 无线充电。

在这一代的 WF-1000XM4 上,索尼又一次改变了耳机腔体的结构设计,转而使用更加紧凑且贴合的圆形耳塞设计。

索尼工程师向爱范儿表示,他们在研发的初始阶段,对耳朵内部形状进行了倒模,根据耳腔内部的形状,以尽可能灵活运用耳腔内空间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提案。

索尼工程师向爱范儿表示,他们在研发的初始阶段,对耳朵内部形状进行了倒模,根据耳腔内部的形状,以尽可能灵活运用耳腔内空间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提案。

对于耳朵比较小的用户,尤其是女孩子来说似乎也不用太担心。相较于上一代,WF-1000XM4 的耳机腔体体积缩小了约 10%,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够向下适应更小耳腔空间。经过实测,身边数个平时不喜佩戴入耳式耳机的「小耳朵」用户,都表示可以接受 WF-1000XM4 的佩戴感。

在重量方面,单边耳机腔体仅重 7.3g 左右,佩戴的时候两侧耳朵都不会有负物感。而且对于我来说,耳机与耳朵的贴合程度刚刚好,耳道和耳腔都不会有异物排斥感,可以适应长时间佩戴的需求。

在没有用它听歌和隔绝噪音之前, WF-1000XM4 在形态上的表现,没有槽点。

延续了上一代的触控圆板设计,WF-1000XM4 耳机外壳也有一个圆形的触控板,具体的手势操作都与之前保持一致。但 WF-1000XM4 也加入了如 WH 系列头戴式耳机那样的「快速提醒」功能,只需用手指按着左侧触控板就可以即时降低音乐音量,同时放大环境声。这样在需要与旁人短暂进行交流的时候,就无需摘下耳机。

在意识到耳机状态变化的提醒都主要依赖于耳机内的语音提示后,索尼终于取消了耳机上的 LED 提示灯设计。圆形面板下方以金色作为点缀的小圆点,是降噪麦克风的位置。

整个耳机腔体经过了全新的哑光工艺处理,小巧的索尼 logo 点缀在外壳侧边。耳机腔体支持 IPX4 防护等级,耐用性也得到了一定保障。

简而言之, WF-1000XM4 看起来,摸起来戴起来都是一款有索尼味儿的降噪耳机。

连接稳定性优秀,还可以用它来接听电话和视频会议了

2019 年,我们带着 WF-1000XM3 去了号称全球最繁忙的涉谷十字路口,因其无线环境非常复杂,可算得上是一个测试无线耳机连接性情况最极限的环境了。

WF-1000XM3 使用了双耳独立的 TWS 真无线方案,稳定性和延迟表现都较初代降噪豆要好上不少,但依然会在人流量变大、无线环境变得复杂的时候出现断连卡顿的情况,其稳定性还是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这次,我们也选取了另一个极限环境去测试 WF-1000XM4 的无线稳定性。我们去了一趟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城堡前与过万游客一起观看了「奇梦之光幻影秀」大型投影灯光烟花表演。

由此可见,WF-1000XM4 的稳定性提升了不少。

除了稳定性,通话质量是上一代 WF-1000XM3 最大的一项短板。为了弥补这个短板,索尼为 WF-1000XM4 加入了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以及骨传导传感器。前者可以有效提高通话信噪比,即便身处嘈杂的环境也可以高效地捕捉到用户的说话声音;后者可以采集来自骨骼的震动,从而区分开用户的说话声和环境声,进一步增强用户说话的声音。

两者组合起来,从而提升通话品质。1000XM4 加入了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以及骨传导传感器。前者可以有效提高通话信噪比,即便身处嘈杂的环境也可以高效地捕捉到用户的说话声音;后者可以采集来自骨骼的震动,从而区分开用户的说话声和环境声,进一步增强用户说话的声音。两者组合起来,从而提升通话品质。

所以,身处迪士尼嘈杂人海之中的我,尝试着用不算很强的手机信号给同事拨出了一个电话,并得到了「能听清楚,音质还可以吧」的反馈。在日常的情况下,还是能够满足通话的需求,没有必要说摘下耳机切回手机听筒去应答了。

之后,我也用过 WF-1000XM4 与手机相连,在外完成了几次 Zoom 线上会议,通话声音效果也能令人满意。但若是要与表现优异的 AirPods Pro 对比的话,那 WF-1000XM4 的通话质量还是略有不及,但肯定算不上短板了。

仍是最强真无线降噪,环境音提升是亮点

WF-1000XM4 的全方位跃升,其实都离不开索尼为其准备的全新集成处理器 V1。

根据索尼官方的介绍,这块 V1 芯片可以从耳机上的双反馈反馈麦克风里捕获到更多的环境声音,配合更强的算力,可以提供更强的降噪性能。

其实除了主动降噪以外,耳塞的被动降噪也功不可没。除了更加贴合耳腔的设计之外,WF-1000XM4 此次只标配了一种基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制造的弹性耳塞,它可以紧密地填充耳道以实现更强的隔音效果。

通过这枚耳塞而加强的被动降噪隔音效果,恰好可以弥补主动降噪应对高频噪音时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机场和火车站偶尔能遇到婴儿哭喊时的尖叫声,WF-1000XM4 这回也能很好地隔绝掉。

但考虑到 WF-1000XM3 的降噪强度放在当下来看依然处于较优水平,所以我们这次针对 WF-1000XM4 选择了一些更为严苛的环境,探究一下它的降噪上限到哪里。

在航旅过程中,飞机在平流层平稳行驶时的规律噪音自然不用多说,在降落时落地的瞬间以及引擎反推时产生的巨大噪音,机内声音分贝可达 83dB,而此时 WF-1000XM4 依旧可以把噪音隔绝掉,其具体表现和头戴耳罩式 WH-1000XM4 是相近的,而且耳压处理得也不错。

而后,乘坐一辆改装了排气和外观氛围的敞篷宝马 4 系。高转速时的排气声音还是比较大的,声音分贝平均在 86dB 左右。不过,即便还要面对高速时带来的风噪,WF-1000XM4 的表现依旧很稳,完全可以坐在开着蓬跑着 100km/h 的车上,安静地听着一首慢歌。

主流的好听感,真无线也有 LDAC

在降噪方面,WF-1000XM4 还是稳稳地站在了第一梯队,这点毫不意外。

相反,环境音的提升也是 WF-1000XM4 出彩的点。得益于 V1 可以捕获更多的环境音且拥有更高的算力,因此 WF-1000XM4 也获得了更加自然且低延时的环境声表现,传递到耳边的声音就仿佛没有戴着耳机那样,声音比起之前要真实得多。

主流的好听感,真无线也有 LDAC

声音配置部分,索尼 WF-1000XM4 采用了改进款的 6mm 动圈单元,V1 处理器集成了 DAC 和放大器,可以处理 24bit 音频信号。

而无线传输部分,WF-1000XM4 支持 LDAC 蓝牙传输技术,播放音乐时可以按约 3 倍(或以上)于 AAC 或者 SBC 编码方式的数据量(最高传输速度约为 990 kbps)进行数据传输,传递包含更多信息量的高规格音乐。针对非无损音乐,索尼全新的 DSEE Extreme 技术可以在 AI 的加持下提高音乐的信息量,丰富高频段的乐器和女声。

这次,WF-1000XM4 的包装盒特别采用了索尼主导研发的新型零塑料环保材质:“原生混合材料” 来进行制作。它取材于竹子、甘蔗和消费后的再生纸,原材料皆可明确溯源,不含任何塑料成分,绿色可回收、耐用且坚固。

信息量上来之后,再搭配新一代 6mm 微动圈单元,WF-1000XM4 的人声、高频乐器的表现要比上一大突出不少,表现更加细腻,毛刺感和生涩感要少了很多。

最为突出的低频表现也进步了不少,低频动态更强,下潜量更深的同时,厚度和层次感都要比 WF-1000XM3 再好一点。而且在低频提升后,整体声音厚度也增加了不少,少了 WF-1000XM3 为了「清爽」而忽略的环境渲染,声音的完善度要高了很多。

当然,遇上规格较低,或者是部分较为特殊的歌曲时,WF-1000XM4 还是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粗糙感。这部分可以通过 DSEE Extreme 来挽救一些些,如果用更高要求的标准去要求它的话,自然是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了。

但若是放在真无线耳机的品类里,其表现已然是顶尖的存在。

只不过还是想要泼一桶冷水,因为以上的听感都是基于 WF-1000XM4 与 Android 手机配对聆听所得,如果与 iPhone 或者其他不支持 LDAC 的设备相连,估计就只剩 AAC 和 SBC 的连接方式了,音质表现也会打一点点折扣。

更环保的包装,更持久的续航

这次,WF-1000XM4 的包装盒特别采用了索尼主导研发的新型零塑料环保材质:“原生混合材料” 来进行制作。它取材于竹子、甘蔗和消费后的再生纸,原材料皆可明确溯源,不含任何塑料成分,绿色可回收、耐用且坚固。

包装盒比起之前的设计都要更加简约一些,而且对于厂商来说,成本也会有所增加。接下来索尼或许会在更多的产品上,沿用这个环保材质打造的包装盒。

根据索尼官方数据,WF-1000XM4 的耳机腔体在充满电后开启降噪功能,单次续航可达 8 小时。而充电盒还可以提供 2 次额外的完全充电,加起来可以提供共 24 小时的续航。看起来尽管索尼这次加入了 LDAC,也没有让续航时间缩水。

除了无线充电非常便利之外,WF-1000XM4 的有线充电还可以实现「充电五分钟,播放一小时」的快充水准。

没有短板的真无线降噪耳机,市场竞争力如何?

在用过 WF-1000XM3 后许下的一个个愿望,似乎在 WF-1000XM4 上都一个个实现了。它提供了小巧的充电盒、舒适稳固的佩戴设计、稳定的蓝牙连接、心心念念的真无线 LDAC,同时也有了更好的音质,更好的降噪和环境音。

从产品力和硬件层面来看,WF-1000XM4 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成度,堪称「全能」。

但 WF-1000XM4 要面临的下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消费者买不买账的问题。

要知道,大多数的消费者选购真无线耳机的时候,往往都是从手机配件这个需求角度出发,加上手机厂商们会针对自家产品做出针对性的优化,所以目前的消费决策导向,则变成了「你用哪一家的手机就买哪一家的真无线耳机好了。」

按照这个导向,国内保有量不高的索尼手机自然无法成为这款旗舰降噪耳机的购买驱动力,第一会考虑它的,当然是依旧为数不少的索尼粉丝,而后是对索尼产品力抱有信心,并且购买力不差的人群。所以说,索尼 WF-1000XM4 的市场竞争力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产品力,还有索尼品牌的号召力。

与这些定位为「手机配件」的 TWS 耳机相比,WF-1000XM4 的音质和降噪都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但谈及与手机硬件互联这类智能化范畴的东西时,WF-1000XM4 就有点儿无依无靠了,在细节交互上也不能完全符合用户直觉,更像个「局外人」。

不过,索尼在接受采访时也表明他们也已经留意到真无线耳机领域近期发生的变化。并表示提供优秀的音质表现,还有强劲的降噪效果这两点,是索尼音频部门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

继续深耕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从用户体验进行考量去打磨产品,这样的策略和索尼在电视机、相机等领域施行的策略如出一辙。相比起大众市场,索尼 WF-1000XM4 最先想要打动的,依然是 Music lovers。

索尼耳机

索尼在 2018 年的时候,推出过一款「另类」的全开放式耳机 Xperia Ear Duo。

它站在了主动降噪耳机的对立面,舍去降噪(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功能,直接将环境音以最自然的方式,通透地传入耳内。

一晃四年, Xperia Ear Duo 似乎只属于少数人的狂欢,索尼迟迟未推出它的续作产品。正当我以为它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的时候,索尼今天发布了开放式真无线耳机 LinkBuds。

多年未见,它不但改了个名字,还变了个样子。

环保先行,无论是包装还是产品本身

环保是一张只争朝夕的答卷,碳排放大户皆在奋笔疾书。

致力减少或消除碳足迹,已经成为大公司们共同聚焦的环保目标。

从 WF-1000XM4 开始,索尼就在耳机产品的包装上大幅减少塑料的使用。这次的 LinkBuds 也不例外,直接在包装上标明:「包装中不含塑料」。

取而代之的,是索尼的原创混合材料,即由竹子、甘蔗、再生纸等可再生材料制成的类纸包装。

小巧的包装盒内部也得以重新设计,第一引入眼帘的,就是被纸衬保护着的耳机盒本体。

在下方有限的空间内,则规整地收纳了数据线和多达四个尺寸的弧形撑架,最下方还藏有说明书和保修卡。有趣的是,撑架收纳于一个小抽屉内,颇具巧思。

环保不止于包装,LinkBuds 的耳机收纳盒和腔体主材质也是「环境友好型」,均为回收于汽车零部件的再生 ABS 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磨砂纹理,提升美学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细腻耐磨的触感。

这种材质的外壳表面提供了一定的摩擦力,让耳机盒和小巧的耳机本体都可以被轻松地手持,取戴耳机变得更加方便与稳固。

盒子比小更小,耳机轻了又轻

要满足全天候佩戴的特点,小型化和轻量化是 LinkBuds 在设计之初最先考虑到的特性。

还记得 WF-1000XM4 最先令我感到惊艳的,是它的耳机盒体积相比前代缩小了 40%。

而 LinkBuds 在这方面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耳机盒体积比 WF-1000XM4 进一步减少了约 26%。变成了如同眼药水般的 mini 大小,拿在手上的感觉比 AirPods 2 的耳机盒还要小一点点。

为了实现耳机盒的小型化,索尼研发团队使用了比之前更加平坦的形状设计,将外壳衬底和磁吸模块放置在同一平面,并减少了部分磁吸结构,用卡扣固定的方式来替代,从而减少耳机盒的体积。

可见,LinkBuds 耳机盒正面设置了一个开盖按钮,按下之后卡扣会释放,顶盖会自动掀起。盒盖间的缝隙里,隐藏了一枚 LED 状态指示灯。

耳机盒的背面放置了单独的配对按钮,还有一个 USB-C 充电接口。当然,它并不支持无线充电。

有了独立的配对按钮,意味着 LinkBuds 的配对方式不再是像 WF-1000XM4 那样要先取出耳机佩戴好,而后长按耳机侧控按钮才能进入到配对模式。而是只需像 AirPods 那样掀开耳机盒顶盖,长按背后配对按钮数秒钟,等状态灯转向蓝灯闪烁即可。

这点我希望索尼在之后的产品也能普及沿用。

而耳机本体,也是用卡扣的方式固定在耳机盒当中,底部通过金属触点连接。

LinkBuds 的耳机机身体积也比 WF-1000XM4 减少了一半(约 51%)。索尼的结构设计师为了达到小型轻量化的目标,直接将耳机外壳和耳机驱动单元保护罩集成在一起,显著地减少环形驱动单元的大小。

除此之外,索尼还直接将闪存集成于 V1 处理器之中,采用了比以往机型更小的天线和麦克风部件,把它们统统集成于一块细小的电路板上,进而收纳于细小的半球状保护罩之内。

得益于微型化,LinkBuds 单侧耳机(含弧形支架)的重量也仅为 4.1g,而耳机盒也仅重 34g。

虽则小巧,但 LinkBuds 依然可以带来 5.5 小时的单次音乐播放续航时间,加上充电盒内置的 300mAh 电池,还能额外给耳机提供 12 小时左右的续航,组合下来,共计可以聆听 17.5 小时左右。

得益于小功耗和小电池,LinkBuds 也拥有「快速充电」功能,将耳机放入收纳盒里充电 10 分钟,就可以获得 90 分钟的听歌续航了。要听一整天的话,还是得取戴几回充充电。

酷似「宝路薄荷糖」的环形 Buds 设计,要怎么戴?

LinkBuds 耳机本体由「环形驱动单元」和「球形集成保护罩」两个圆形部件组成,呈横向「8 字」的排布,前者是发声驱动单元,后者内里集成了电池麦克风电路板等元器件。

内侧除了金属触点之外,还放置了一个距离感应器,为 LinkBuds 提供了取下暂停功能。

围绕着球形集成保护罩还有一圈凹槽,用来固定处于耳机末端的弧形撑架。出于人耳形状各异的考量,索尼提供了五个尺寸的弧形撑架,用户可以根据耳机与耳轮脚的间隙长度,自行选择最合适的撑架。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 LinkBuds 的时候,即时联想到的是雀巢旗下那个风靡全球的「宝路薄荷糖」(POLO),就是那个有个洞的薄荷糖。

但很快我又陷入了沉思,这个环形真无线耳机,要怎么佩戴呢?

显然索尼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推出了一个动画视频来教学:环形驱动单元的圆孔对应的是耳孔,顺着,将驱动单元置于耳道与耳屏之间,然后将弧形撑架塞入对耳轮之内,即可完成佩戴。

后来发现,选择了合适的弧形撑架之后,多试几次就能够轻松掌握佩戴和取下的方法。不需要用眼睛分辨,光上手就能精准地把它稳稳地送到耳朵里。

▲ 瞧,上手是不是很容易?

「环形驱动单元」和「球形集成保护罩」两个圆形部件并不是简单地排列连接,而是以类似层叠和套嵌的方式相连,让耳机内侧更加贴合耳朵的同时,也把重心调整向内,提升佩戴稳固性。

LinkBuds 的研发团队在访谈中提到,他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人耳形状,并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入耳式和柄式设计的真无线耳机,尤其是对带耳钉和夹耳环的用户不够友好。

所以,索尼 LinkBuds 被设计成不怎么挑耳朵的 Buds 类型,特别设计的环形驱动单元适用于绝大多数用户的耳形,配合末端的弧形撑架就能实现非常稳定的支撑。

对于我身边好几个因为耳朵比较小等各种原因,所以不喜欢佩戴入耳式耳机的朋友们来说,LinkBuds 那近乎零耳压的轻盈佩戴感,反而能让他们感到满意。

▲ 把 Buds 戴好之后,要比柄式设计看起来更优雅一些。

为了让 LinkBuds 适配耳朵形状且不会挤压耳轮,所以就有了球形保护罩的弧度设计。整体圆润的样式,有效降低了佩戴时的异物感,加上仅有 4.1g 的重量,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累赘。甚至很多时候还会让我忘记戴着耳机。

若是佩戴得当,在较大的倾斜角度下,LinkBuds 都可以紧贴于耳廓;即使大幅度地左右摇头,耳机也不会有松脱的情况。

轻量化和小型化实现了,那么「全天候佩戴」也变得可行。

全天候佩戴,随时随地奏响生活的 BGM

所谓「内外世界,声声入耳」,指的就是音乐声和环境声都能同时被听到。

对于 LinkBuds 来说,环境声不再被视作是聆听音乐时的敌人。索尼费尽心思研发的环形驱动单元,就是将振膜中心变为一个通孔,让环境声音可以直接透过耳机传入耳内。

这样全开放式的 LinkBuds,会比半开放式的 AirPods,提供更加自然无感的体验。

相比起降噪耳机的「环境音模式」,LinkBuds 在不播放音乐的时候,会给到你一种完全没有佩戴耳机的感觉;而在播放音乐的时候,立体声音乐像是穿过环境背景音缓步跟随在身旁。

戴上 LinkBuds 走在通勤路上,可以感知到身边的环境音一如既往地存在,当耳机里的音乐响起时,像是给眼前的画面增加了一曲 BGM 那样,立体声音乐随风而来,吹到耳边轻轻低语。

此时的音乐,变成了生活的调味剂,现实世界为主,流媒体世界为辅。

LinkBuds 全开放式带来的好处是可以让我更加专注于手上的事务,思绪不会轻易被音乐带跑。在日常通勤时,更容易感知到身边环境的变化,保障通勤安全;骑自行车的时候,也能够通过 LinkBuds 听到导航和通知的声音提示。

尤其是在我乘坐地铁和候机的时候,佩戴入耳式降噪耳机很容易会错过广播消息(我曾因此多次在地铁里坐过站),而在使用 LinkBuds 的这几周里没出现过这样的困扰,大幅减少了我在机场候机时的焦虑。

开放式耳机可以适用的生活场景还有很多,它也有着入耳式耳机难以比肩的优势。例如我很喜欢戴着 LinkBuds 在吃饭时追剧,因为这样我不会像戴着 AirPods Pro 那样很容易听到自己的咀嚼声;还有走路跑步的时候,佩戴 LinkBuds 也不会听到双脚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震动。

更重要的是,戴着 LinkBuds 的时候与他人交流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无论是线上会议/通话的交流,还是线下与旁人的交流都能自如切换,有人在现实中喊我也不会错过。

这次,LinkBuds 应该不会只局限于少数人的狂欢了吧?你觉得呢?

用 LinkBuds 来通话的时候,对方只会在线上听到你的清晰语音,你身边的环境噪音都会被过滤掉。这可能是 LinkBuds 唯一和「降噪」有关系的地方。

除了日常的电话通话和在线会议,在微信语音的场景下,LinkBuds 依然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录音表现,当我回听自己微信语音的时候,的确有被 LinkBuds 的表现惊艳到。

所以说,LinkBuds 戴上一整天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小型化之后的 LinkBuds 将操作按钮隐藏在机身内,直接敲击球形保护罩就可以控制播放,支持双击和三击的操作。

但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没有提供大面积点控面板的 LinkBuds 还配备了 「广域点击」功能,利用 LinkBuds 内置的运动传感器来检测耳朵前方区域因点击而产生的震动,从而作出响应。

也就是说,LinkBuds 将操作面板延伸至你的耳周附近,用户无需充分了解耳机的准确位置,随手碰一碰自己的耳朵前的脸颊位置就可以控制耳机播放。虽然受限于传感器检测限制,仅有双击和三击的操作方式,但在 App 里可以分别自定义左右耳的操作功能。

除此之外,索尼在国内还接入了腾讯小微智能助手;点击操作也接入了 Spotify 的 OneTap 随机播放功能。预计未来还会有其他服务和功能接入。

在智能化方面,索尼为 LinkBuds 准备了 Headphones Connect App(本文展示的是内测版 App),因此 LinkBuds 也继承了部分 WF-1000XM4 的智慧功能。例如熟悉的「智能免摘」功能和新的「自适应音量控制」功能。

只不过对我来说, LinkBuds 的「智能免摘」功能和 WF-1000XM4 一样存在过于灵敏的问题。虽然 LinkBuds 可以很灵敏地检测到我说话的状态来暂停音乐播放,但是有些时候当我吞咽口水或者小干咳一下都会触发暂停,所以我并没有把这个功能保持打开。

另外 LinkBuds 还可以在 App 中开启「自适应音量控制(AVC)」功能,它可以自动检测环境音量,音乐播放音量可以随着环境音量的递增而递增,随着环境音量的递减而递减。

例如在较为安静的站台上等公交车的时候,LinkBuds 会自动调节到较小的音量播放;坐上公交车处于较为嘈杂的环境下,LinkBuds 会自动调大音量播放;等到你下车再步入较为安静的环境时,LinkBuds 又会再调节到较小的音量继续播放。

AVC 自动调节的反馈比较灵敏,这应该是为更专注于音乐而不是环境音的用户开发的功能,稍微弥补了 LinkBuds 无任何降噪的设定。

开放式耳机也应享有好音质

索尼把 WF-1000XM4 同款的 V1 处理器也塞入了 LinkBuds 里,它集成了高性能数模转化器和放大器,可以实现更高的信噪比和低失真率。同样提供了 DSEE 数字声音增强引擎和均衡器功能。

而在 LinkBuds 的环形驱动单元内,索尼放入了一个新设计的 12mm 环形驱动装置。

内含索尼专门设计的高灵敏度高柔度振膜,有着更宽的振幅,旨在提供较深的低频弹性;同时还有高性能铷磁铁,用以实现清晰明亮的中高频声音。

在实际听感方面,索尼 LinkBuds 主打比较万用的声音。听感会比较清爽,中频的人声很容易就能感觉到有明显的突出处理。对此,索尼研发团队在连线采访时也说道,LinkBuds 的调音风格注重了人声表现,目的是还原人声部分的自然和清晰。

LinkBuds 的低频表现中规中矩,鼓点有一定的力度,但弹性的还原会相对数码一些。不过低频的渲染不算多,听起来不会有闷感,长时间的聆听也不会带来疲惫感。

试听卫兰的《一格格》时,率先响起的柔和女声非常贴近耳道,悠扬的中高频声线直抵耳膜,两句歌词之后才响起的鼓点节奏有力地带动了整体氛围,填充了耳道剩余的空气,轻扫的鼓嚓依然清晰入耳。可以明显地分辨出人声在前,乐器声靠后的层次感。

可惜的是,在安静环境下深入去聆听时还是会觉得中频有点生硬,毛刺稍稍有些明显,生涩的感觉随之而生,高频的细节也相对粗糙。考虑到连接 Android 播放器也都只有 SBC 和 AAC 两种编码支持,确实不能在信息量和细节处理上对 LinkBuds 有着特别高的期待。

低情商:缺少 LDAC 导致音频信息量存在不足。高情商:iPhone 与 Android 设备上的听感保持一致。

但值得夸赞的是,LinkBuds 人声和背景分离处理得不错。歌手位置不会太过于靠前,也不会跟背景融合在一起。

虽然是开放式的结构,但是 LinkBuds 声音的厚度和层次感都能令我满意,一般听听正常的流行乐曲的话,这样的表现相信也能够满足大众需求。

面向 Z 世代年轻人的开放式耳机,会成为主流吗?

在 WF-1000XM4 有足够的产品力去抗衡 AirPods Pro 等一众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之后,索尼终于腾出手来打造了 LinkBuds 来照顾那些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人群,尽管当中有不少人都没有 iPhone 手机。

现在,除了半开放式的 AirPods,不喜入耳式耳机的 Android 用户们也多了一个开放式耳机的优秀选项。

总体而言,从产品外观设计,到开放式的聆听体验,还有惊艳的语音表现,都让 LinkBuds 变得非常亮眼。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有别于以往单调地使用枯燥的产品型号来命名,这次索尼在产品型号之外,真正地赋予了产品(系列)一个名字:「LinkBuds」。

这比起 WF-L900 这个拗口的型号,LinkBuds 显得更易被记忆,也更易被准确地读出来。

索尼研发团队向爱范儿表示,LinkBuds 是面向「年轻人新生活方式」的崭新系列。这个「Link」就体现出索尼希望通过声音建立新联系的全新聆听价值,让习惯时刻处于 Online 的年轻人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同时掌握耳朵里的 BGM 和外界的各种联系,这个也是产品开发的初衷。

所以此番索尼尝试以新的系列命名来推出这款新品,目的是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它的与过往产品的与众不同:这是一种新的聆听方式,这也是一个新的品类。

这也就是说,如无意外的话,LinkBuds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面世。而且可以肯定的是,LinkBuds 身上的新技术新功能,也会赋能之后陆续发布的索尼音频新品。

这次,LinkBuds 应该不会只局限于少数人的狂欢了吧?你觉得呢?

文章分享结束,索尼耳机(索尼耳机怎么连接蓝牙)和索尼耳机(索尼耳机怎么连接蓝牙)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耳机英语(耳机英语怎么改中文),以及耳机英语(耳机英语怎么改中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耳机英语

常常有人问我,耳机怎么说? 哎,耳机类型多着呢,有半入式的,入耳式的,挂耳式的,头戴式的,还有头戴式带麦克的。

啥叫半入式呢?就是耳机头塞在耳道外面耳甲腔内。在这个位置的耳机偶们叫半入式,它的业界内的英文名称通常就是:earbuds.

那啥是入耳式的呢?就是把耳机头塞进耳道里,通常还会带个硅胶的耳塞。这种耳机,英文名称(业界内)就是:earphones.

为啥要特别注明在业界内呢?因为实在是外面名称太乱了,你查词典的时候两个互为解释,互为通用,搞不拎清的。但是说在业界内,就清楚了,专业说法,对吧? Don't challengeg me[笑]

那挂耳式耳机怎么说?你要看耳机头在哪里?在耳朵外面就是headphones, 在耳甲腔就是earbuds, 在耳道就是earphones。所以,头戴式耳机就是headphones啰。Headphones不带那种外置的可扳上扳下的麦克风的,如果带了,那就叫headset。

戴上与众不同的潮牌耳机一定是让人挺羡慕的,我看到有个叫Chiline泫音的耳机外观就不错。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度娘或KK头条下。

耳机英语简称?

同学,你说的是一幅耳机,一个标着“L”,另一个标着“R”,是吧?

我根据多年耳机使用经验,后来又问了百度、搜狗,又查了知网论文,最终得出一个概括性强、通俗易懂又简单粗暴的小编综合来说——R是右声道(戴右耳),L是左声道(戴左耳)。

为啥耳机要分左右声道?有啥用啊?

【立体声效果】

左右耳听到的声音有层次就会产生立体声效果,我们听的很多音频也都是区分左右声道的,所以耳机也要把左右声道区分出来,这样就能让听者听到立体的声音啦!

而且越是好耳机,左右声道差别越大,如果戴反了,听起来会很奇怪,甚至有错乱的感觉。

而且玩游戏时,戴着耳机更容易听声辩位,如果L、R戴反了……听到右边有脚步声,然后左边给你一枪……肯定没法吃鸡了。

【佩戴舒适】

左右耳的构造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如果两个耳机戴反了,会硌耳朵,不舒服。现在很多厂商左右耳的耳塞都是分开配的,戴正会很舒服,戴反会特别别扭哦。

欢迎关注我哈!每天更新数码科技类资讯,还有抽奖哦!

耳机怎么调中英文模式?

耳机的L和R是表示左右的意思。L和R分别是英语left和right的缩写。

大家知道人是可以感知声音方位的,这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而这种辨别声源位置的工作必须由两支耳朵共同来完成。

比如在你的左前方有人说话,那么声音就会先到达你的左耳朵,同时因左耳离声源近所以听到的声音强度也要略强于右耳,另外到达两只耳朵的声波相位也存在差异。

在这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大脑就可判断出声源来自左前方。我们平时听的立体声音乐就是用两个独立声道模拟人两只耳朵的听音原理来实现的。

所以要想还原声源位置,就要戴上来自左右声道的两支耳机,这就是立体声。如果把L和R两支耳机戴反了,声像定位也会颠倒,不过对于普通收听者来说本来就不了解原声源的左右方向,所以并不影响欣赏立体声效果。

但对于玩游戏就不同了,因为有时要根据声音方位来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把两支耳机戴反了会造成操作混乱。以上是我的回答。

本 每天都有更新。欢迎评论,关注、点赞!

关于耳机英语(耳机英语怎么改中文)和耳机英语(耳机英语怎么改中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耳机的资讯如耳机新品上市信息、耳机评测、蓝牙耳机、耳机技巧等内容,希望大家都能用上好耳机p>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