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耳机技巧 > 35寸耳机:3

35寸耳机:3

时间:2023-11-01 22:04:31  来源:http://www.baidu.com/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35寸耳机:3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35寸耳机:3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35寸耳机:3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3.5mm接口,未来是否会完全消失?

前段时间,苹果正式发布了iPhone15系列手机。新机最为显著的一处变化,莫过于全系换上了USB-C造型接口,也就是不少朋友口中的“华为口”、“安卓口”。

而这并不是苹果首次在手机接口上“动刀”,最近的一次则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那一年推出的iPhone7系列手机上,苹果首度在机身上取消了3.5mm耳机孔,并在后续也推出了AirPods**,成为了当时业界热议的话题。此后,不少安卓厂商纷纷效仿这一举动,陆续将3.5mm耳机孔从机身上移除,转而让机身原有的USB接口承担起音频输出的任务。

不过在当前,仍有许多安卓手机保留了3.5mm耳机孔,不少用户也戏称3.5mm接口为“极为先进的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接口问世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那么,当前一直作为手机主要音频接口的3.5mm接口,在未来是会继续存在、或是完全消失?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3.5mm接口的过去和现在

3.5mm接口,横跨半个多世纪

早在20世纪50年代,3.5mm接口便被广泛应用于收音机上,作为耳机的连接口。彼时市面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音频设备,其采用的接口规格也不尽相同。除了3.5mm这一规格以外,还拥有2.5mm、6.35mm等多种类型。

来到千禧年前后,百花齐放的手机市场也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不论国内或者国外的手机产品,所采用的音频接口都不尽相同。这个情况也不难解释,毕竟硬件生态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是厂商们的必争之地。时间来到2009年,CCSA(国家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了一个标准,将3.5mm/2.5mm作为国内手机的手机接口规范。而由于3.5mm插头相较2.5mm接口更粗更耐用,也变相推动了3.5mm接口走上正位,沿用至今。

3.5mm接口的现状

在发展现状方面,如今采用3.5mm接口的智能手机可谓越来越少。在苹果阵营这一边,自2016年苹果推出了iPhone7系列手机以后,后续的所有iPhone都取消了3.5mm接口的设计。

至于安卓阵营方面,定价在1000~2000的中低端安卓机型普遍配备了3.5mm接口,而更高价位的安卓次旗舰以及旗舰手机,基本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机产品类型——电竞手机,其机身也会标配3.5mm接口,这也是考虑到手游玩家使用有线耳机的需要。尤其是射击类、动作类手游的电竞玩家,对于“听声辨位”往往有更高的要求,而有线耳机的实时传输特**,可以满足这类玩家需要。

对于取消3.5mm接口设计的苹果以及安卓厂商而言,各家也拿出了不同的接口解决方案。以苹果为例,官方曾推出 Lighting 转 3.5mm 接口的转换器,以满足用户使用有线耳机的需求。安卓阵营则更多仰仗第三方3C数码厂商推出的转接器或者转接线。

(绿联Type-C耳机转接头)

除此以外,苹果以及安卓阵营厂商为了满足用户聆听音乐的需求,还做了一些额外的举措,例如推出Lighting接口/Type-C接口的有线耳机,让用户直接使用手机的充电孔连接耳机。另一种方案则是**。包括苹果、华为、小米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近年来也陆续推出了自家的真**产品,并且通过优化**连接方式、提升无线音频传输音质等方式,逐步缩短与有线音频传输之间的差距。除了手机厂商以外,其他第三方3C数码厂商也面向市场推出了蓝牙耳机以及真**产品,无线音频市场也在近年来迎来空前繁荣。

3.5mm接口是否会消失

厂商与用户的态度

关于3.5mm未来是否会完全消失,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厂商以及用户的态度。

首先,手机厂商无疑是取消3.5mm接口的忠实簇拥。对于手机产品自身的设计而言,去掉一些可替代的接口,能够显著提升机身外观的一体**,增加美观度、提升轻薄度。更少的机身开孔,也有助于提升机身的防水**能。可能有不少朋友会提到,像索尼、三星的部分手机产品保留了3.5mm耳机孔,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防水**能,这难道不是证明了3.5mm接口与防水**能是可以共存的?

但考虑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面对的溅液情况,除了自来水以外,还有可能是雨水、汗水、汤汁、饮料等具有一定腐蚀**的液体,这些液体也有可能对手机接口甚至内部元器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机身接口的减少,也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损坏情况发生,这也是厂商们取消3.5mm接口的一个考虑因素。

另一方面,近年来手机厂商们愈发注重马达振感在手机使用体验中的影响,逐步从过去常用的转子马达,升级为振感更细腻的z轴线**马达、甚至是x轴、y轴线**马达。这其中,作为横向线**马达的x轴、y轴线**马达的振动感最佳,但其占据的机身内部空间也更大。

而不论何种线**马达,对于机身空间的进一步压缩都是一定的。然而,线**马达所处的位置基本与3.5mm耳机孔母座重叠。部分厂商处于对马达振感的考虑,也会选择在耳机接口方面作出取舍。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因素,那就是为了推动自家真**产品的销售。根据权威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底发布的调研显示,2021年全球TWS市场出货量达到了3亿部,预计将持续增长至2025年。不难看出,TWS市场存在潜力足、竞争激烈的特点,这也推动了手机厂商以及3C数码厂商纷纷进入TWS市场。而TWS市场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有线耳机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推动3.5mm耳机接口逐步被取消的一个因素。

而站在用户视角上,对于3.5mm耳机接口是否会取消则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尤其是部分对音频质量有着一定需求的用户,会更青睐使用3.5mm音频接口,来连接自己的有线耳机,将智能手机作为聆听音乐的前级播放器。这一类用户,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手游电竞玩家,对于有线耳机以及3.5mm接口都有着“刚需”,自然也主张保留这一接口。

另一方面,**对比有线耳机,则能够带来多方面的体验升级,包括但不限于没有线缆的束缚、更便捷的使用方式、更清爽的收纳方式等等。而在用户比较敏感的价格因素方面,随着TWS技术的发展以及上游供应链的成熟,如今购买一款音质优秀、体验出色的耳机产品无需花费过多成本。体验+价格的双重因素,推动着消费者入手TWS耳机,因此这部分用户对于手机厂商取消3.5mm接口也持开放态度。

综上所述,3.5mm的保留与否更像是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无形博弈。于厂商而言,3.5mm接口的取消,对于提升产品的美观度、优化机身结构有着一定帮助,也可侧面推动无线音频产品的销售;于用户而言,目前仍有不少用户有着使用有线耳机的需求,全面取消3.5mm接口并不现实;但另一方面,许多用户也希望用无线音频产品,替代原有的有线聆听方案,为自己的聆听体验提供便利。

总结

随着各类无线技术的逐步成熟,“无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譬如无线音频传输、无线数据传输、无线快速充电等等。而手机厂商们取消3.5mm接口,可以视作对于“无线化”趋势的认同与支持。未来,智能手机上也许并不只是取消3.5mm接口,或许还将以更成熟的无线技术,取代有线充电、有线数据传输,从而去掉机身的所有接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化”。届时将会给我们的体验带来哪些新的变革,值得我们期待。

15.3英寸的MacBook Air来了,10499元带来哪些体验,值得买吗?

近日,苹果推出了一众新品,其中既有万众瞩目的Vision Pro头显,也有新款15.3英寸的MacBook Air,以及新款Mac Studio。

从价位上,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15.3英寸的MacBook Air反而是离我们最近的产品了,毕竟价格万元出头,而且实用**强。这次我们就看看这款MacBook Air配置如何,值得考虑不。

这款MacBook Air配置了M2处理器,8核中央处理器,具有4个**能核心,4个能效核心,同时具有10核图形处理器,16核神经网络引擎,100GB/s内存带宽。

M2为先进的第二代5纳米制程工艺打造,搭载超过200亿个晶体管,数量比M1多了25%,日常办公速度可提升18%,视频剪辑等速度可提升35%,还是要强很多的。

此外,是8GB统一内存,256GB存储,都可以升级。

每增加8GB内存,价格提升1500元,但由于其本来就没有显存,所以感觉升级到16GB内存也是必须的操作之一。

屏幕是15.3英寸IPS屏,2880x1864像素,500nit亮度,P3色域。具有六扬声器系统,采用振动抵消低音单元,提供更好音质。此外是1080p FaceTime 高清摄像头,并有先进的降噪技术。语音方面支持3麦克风阵列。

整体C面设计简洁,触控板极大,方便进行高效率操作。

接口上,有两个USB 4接口,以及3.5mm耳机孔,MagSafe 3充电端口。支持Wi-Fi 6,蓝牙5.3,66.5瓦时锂聚合物电池,最长可达15小时无线上网。采用铝合金机身,电池槽为再生钢,总重量1.51Kg。

充电器可免费在两款之间选择,其中双口的小巧,多一个口可以给手机充电,70W的充电快,不过是单口。

从这款产品看,如果想获得较好的体验,最少要升级到16GB内存,这样价格马上就到1.2万了。

相比13.6英寸版本,这款分辨率稍高,主要是大屏幕,在操作台体验,以及办公效率上都会有所帮助。现在,这样的产品没有值不值得买一说,苹果每次升级推新,都会给你足够的看点,更大更清晰的屏幕也会让体验焕然一新,只是看自己的预算是否能支撑起更换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关注本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